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

2012/07/11 課程內容與總結

一、讚頌:蓮花喻讚(二)。


二、廣論進度:
(一) 企業營一日營的意樂提昇:

(A) 本次做義工的目的:
1、以觀摩的角度:
(1) 看看廣論老義工是怎麼做事情的?
(2) 看看廣論老義工在過程中到底說了什麼話?

2、從過程中應該得到什麼成效?
喻:「花椰菜」的三種不同洗法,哪一個是正確的?從誰的角度去判斷呢?怎麼去判斷呢?這就是 師父要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去練習的下限。

(B) 結論:做義工還是在學習,尤其是對內心行相的觀察。

(二) 課文大意:

(A)【科判】正修時應如何:
1、加行-六加行法。(上堂課進度)
2、正行分二:
(1)、總共修法:總體說明修行共同的基本大原則和方法。(本堂課進度)
(2)、此處修法:拿總共修法所敘述的基本大原則和方法應用到眼前要修的法類。(下堂課進度)

(B)、所謂「修」就是不斷地在善的所緣境上,使自己的心安住在上面,並且不斷地練習去保護這個所緣的行相。

但是如果我們遇到任何相應的境,就隨便去修持的話,不但對於善的所緣境一定生不起來,而且無法任意安住在善的所緣境上面,而成為了修行上的大障礙。如果一開始修行就養成這樣的壞習慣,那麼一生所做的善行,全部都會變成過失。

所以,首先對於所欲修行的所緣境內容的質、量與次第,必須先有正確的認識和決定。然後應該發起猛利的誓願,不論在任何情況之下,都按照自己所決定的來修,絕對不會改修其他的。最後應該具足正念、正知來正確的修習。

(三) 聽帶與討論:

(1)、在聽帶前班長問了一個問題:「為什麼要『修』呢?」 師父給我們的開示是:因為我們無始以來的這個識心,他要怎麼辦就怎麼辦。他要睡覺了,我們要他提起來,他就是提不起來;我們要他睡覺,他又睡不著。現在曉得不要貪,他就是擋不住;叫他不要發脾氣,他又不行。課堂中我們也一起放輕鬆、閉上眼,來練習控制自己的心,一分鐘不想任何事情。結果呢?我們發現我們的心很容易就隨著外面的狀態被拉著跑。「那這樣會有什麼問題呢?不是一直也都過得好好的?」原來真正嚴重的是這個識心,一天到晚都跟著煩惱在轉。由於這個煩惱,造了惡業和罪過,結果是將來會感得苦果的。例如現在如果有家庭不和睦,或者和老闆相處不融洽,都是所感得苦果的呈現。也因為這樣不好,所以要去修改。

(2)、那當我們願意去修改的時候,會遇到一個常見的問題-「任遇所緣」的狀況。「那什麼叫做『任遇所緣』呢?平常的什麼狀況是如此呢?」原來日常生活上的任何情況都是。例如本來只是想單純逛逛街,卻買了一堆當初沒計畫要買的東西;當生病時,有人說這個病看中醫比較有效,就聽著他的話去看中醫。所以,遇到什麼就做什麼就叫「任遇所緣」。那佛法上也有任遇所緣」的情況嗎?有的。例如有人說打坐很好,就跟著去打坐,完全不曉得打坐是在整個修行次第上的哪一個位置;或者看著電視學佛法,剛好轉到看到,覺得還不錯,就繼續聽下去。通常我們會這樣做的原因是想快速成就。但這樣會有效果嗎?沒有,會得不到想要學的東西。而且真正的問題是如果一開始就養成這個惡習慣,那下輩子來的時候還是一樣的習慣,故對整個生命是沒有幫助的。

(3)、那麼應該怎麼辦呢?第一步是對於我們要修的內容的質、量與次第,要有圓滿的認識。以燒飯為例,所謂的質就是米;量就是如果需要三十碗,就準備三十碗;次第呢?首先要先洗米,然後放電鍋、加水...。第二步是要發起猛利的誓願,不再被任何東西所動搖。第三步是正式去做的時候,必須具備正念和正知來做。這樣就會達到修行的效果,這三個步驟正是所謂「總共修法」的內涵。


三、小板凳分組討論:

 這一堂課的喻是心靈對話-「名利雙收豈不好」?從影片當中, 師父的答案是「肯定」的,但這個名利的標準,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。例如對於「名」,假設有群人是社會的垃圾,雖然把我們捧的高高的,而成了「垃圾頭」,我們願意嗎?對於「利」,例如以前上海的糞大王,這種事業雖然有利可圖,但最後被黑道所壟斷,這種利我們要不要?
 師父說從無限生命來看,「成佛」才是真正的名利雙收。因為從世間的名利角度,有人往上爬而得到一份,就有人被壓下去而失去一份;但就佛法的名利角度,如果有人如法往上,四周的人也會跟著上去。例如義工的付出,本身是高興的;而被服務的人,本身也是高興(這還屬於佛法中比較淺的部分)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