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

2012/05/30 課程內容與總結

1、讚頌:永恆

2、廣論進度:
(1)
第一、所依善知識之相
第二、能依學者之相
第三、彼應如何依師之理
第四、依止勝利

第五、不依過患
 在這一堂課中,我們繼續學習親近善知識的第五點「不依過患」。上堂課 師父提到:當我們不親近善知識的時候,必定親近惡知識,這個裡邊並沒有中立可言,不進則退。這堂課廣論舉了許多經論來說明親近惡知識的可怕。惡知識是一切貪瞋癡三毒的根本,菩薩恐懼害怕他們甚於醉象。因為醉象頂多只是傷害我們的生命,並不會送我們到三惡道去;但是惡知識不但會傷害我們的生命,連我們的法身慧命也會一起斷送掉,而且一定會送我們到三惡道去。為什麼呢?因為如果惡知識親近誰,就能夠使得他所親近的人,不論性罪或遮罪方面的惡行,原來已經有的,不會損失減少;本來沒有的,會使其增長。

第六、攝彼等義
 在這一個章節, 宗大師總結前面所開示的親近善知識軌理,就是世人所讚歎的《上師相應法》心要,如果是真心要修法的人,必須常時親近能正確無誤地引導增上的最殊勝善知識。這類依止善知識的法,比其他方面的法更為重要。也因為 宗大師了知親近善知識是成佛的根本,所以特別引用了許多清淨無誤的經論,同時配合容易了解、能夠激勵心意、符合經論義理的眾多善知識語錄,令無垢的經論更淺顯易懂。就這樣把大略的次第,稍開宣說完畢了。最後 宗大師再次叮嚀,如果我們能夠照著次第去做的話,相信不久的將來,便能累積足夠值遇具足圓滿德相的善知識攝受的因,就好比常啼菩薩與善財童子那樣子,很快就會有成就。

(2)
 在課堂上我們一起思惟了「到底什麼是惡友呢?」對於這一個問題, 師父給我們的開示是:沒有信,在煩惱染污當中,就是惡友行相。那什麼是「信」呢?信的特別的行相是「淨心為性」。那怎麼判斷呢?一定要具慧。信的特質是能夠讓我們淨除煩惱的。這時,我們一起討論了:那「看到別人在煩惱中是惡知識,那這個時候我是在觀過嗎?」 師父的開示是:真正修行人也是談是非的!但是他絕對不是像世間那種談論是非的方式,把自己完全纏在裡面;他對任何一個「是、非」的行相判別得很清楚,因為他要曉得怎麼去染轉淨,然後曉得怎麼樣去幫助別人。前者是妄分別,後者是正分別。所以是看當時的內心狀態是正分別或妄分別,來辨別是善知識還是惡知識。
 除此之外,我們還聆聽了兩個公案。在「接電話」的公案中,為何 師父說這個人是善知識?在「開心果」的公案中,為何這個人出家還俗, 師父沒有留他?為何 師父又說:這二個都是我善知識,我可不要學這個,應該學那個。那我們的心裏狀態是屬於哪一種呢?那要告訴我們的內涵是什麼呢?原來真正依止善知識時,處處地方要一心一意的,就像是所謂的孝子心那樣,要一天到晚想,這個善知識怎麼樣,要怎麼樣去承事他,就怕有一點點小小的錯誤出現。那平常我們的內心狀態都屬於第二種,例如老婆交代要繳停車費,我們並不會馬上去繳。當這種習慣養成以後,即使是面對善知識時,也是很難改變的。
 最後,我們還聆聽了「修行難不難?」的開示。 師父說:平常我們修行的狀態,重重障礙沒除,資糧沒有積聚、路途不曉得,所以當然沒辦法,覺得難。但如果將重重障礙清除掉了,當然容易。那剛開始要怎麼做呢?就是內心當中,如實的了解這個對我們有好處,然後昇起來推動我們的力量,那個時候做起來就很容易了。所以平常就要多多思惟他的好處,等到看到好處了,修行自然不難了。例如:如果去思惟寫心得對 如英法師做法供養的好處時,我們自然也就會去寫心得了。

3、小板凳分組討論:
這一堂課的喻是「對 如英法師做法供養」。從影片的第一段當中,我們收集班上同學寫的心得,將它們呈給法師,對法師做法供養。在第二段中,我們悉求法師新班開班時,再來為同學開示。法師也承諾,下次來時一定帶大家學廣論。在第三段中,我們也跟法師報告,我們交大班同學將一起去企業營當義工。

沒有留言: